时间:2021-07-12 21:37:51
企业的名称代表了一个公司的产品形象,随着时间的积累,企业的名称会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。这么重要的名字,一旦公司被命名,就不应该轻易更改,这是理所当然的,但事实上,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都非常热衷于改名。据MAIGOO整理的不完全统计,a股市场历史上已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更名。本期,迈古边肖将讲述这一奇怪的现象。
企业所有权更迭
因股权变更而变更上市公司名称是情有可原的。许多企业在资产重组或主营业务发生变化后,会以新的名字告别过去。新名称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新的主营业务,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。
“戴帽”或“摘帽”
这种更名一般都是被动的,因为股市强制认为如果公司股票有风险,就会被贴上“*ST”的标签;如果公司受到其他特殊待遇,名称会标注为“ST”;未完成股权分置的公司将被贴上“S”的标签。比如,*ST西藏旅游改为西藏旅游,秋林集团改为*ST邱琳。
迎合市场热点炒作
这种改名很功利,只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偏好。比如前几年,共享经济火了,很多企业名称开始与共享经济共享。当P2P的概念火起来的时候,企业改名为金融相关。往往这种更名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股带来日跌停板,因此企业更名现象屡禁不止。
规避负面影响
有的企业为了掩盖损失、处罚等不良声誉,改名换姓,避免了以往企业的负面影响。比如,为了避免严重的信任危机,因P2P互金业务而臭名昭著的万家乐,将其简称改为“顺纳电器”,此后再无“万家乐”。
010年到1010年,a股上市公司更名的情况并不少见。根据买和Buy.com的汇编,在a股市场历史上,至少有1400家上市公司改名。其中,很多上市公司改名非常频繁,甚至改名十多次。
上市公司更名数量
2013年以来,变更证券简称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,2015年达到小高峰。自2016年9月上交所公布《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》以来,上市公司更名现象得到遏制,但2018年和2019年更名上市公司数量再次增加。
2019上市公司部分更名名单
从2019年部分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来看,一方面,很多企业因为退市风险警示而被“封顶”。另一个主要方面是,许多企业积极寻求多元化或业务转型并更名。单纯通过蹭热点来换名字迎合市场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。
更名的福利
俗话说,上市公司改名为时已晚,因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,改名确实能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利益。“多伦股份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趁着P2P概念火,“多伦股份”宣布更名为“非凡”,这似乎是一个玩笑的名字,但该股已经拉了6个跌停板。
据迈咕编制的不完全统计,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后,30天持股平均涨幅为11.1%,30天持股概率为62.20%。从市场的角度来看,通过简单的程序和低成本的更名,thi
然而,凡事有利也有弊。虽然部分企业名称变更后股价会有一段时间的涨跌,但上涨效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,一般会在2周后恢复到正常水平。
在经历了暴涨暴跌之后,这种大起大落很容易导致投资者集体抛弃企业,频繁的更名会暴露企业面临的问题。更重要的是,据统计,上市公司名称变更后5个交易日内股票下跌风险已超过60%。
代表股票:星河生物、山水文化、中科王云、欧菲科技
更名的弊端
意思明确、方向明确,不允许通过变更证券简称误导投资者;
具有明显的识别性,与现有证券简称没有过分相似;
不得使用过于笼统、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的区域、行业通用术语;
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。
代表股票:
填写并加盖《上市公司变更公司全称报备、变更证券简称申请表》公章,表格应完整,不遗漏公司英文全称和英文证券简称。
变更公司名称后的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》复印件(加盖公司印章)。
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变更公司名称的证明复印件(加盖公司印章)。
上市公司全称和简称变更的公告文件。
上市公司的证券简称要求
上市公司更名所需材料
上市公司热衷于改名,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投资者对股票缺乏一定的了解,只能通过简单的名字来了解市场上耀眼的公司。名字和热门行业联系在一起,所以很容易被追捧。因此,上市公司更名的趋势不能降低。
但从长远来看,即使是小投资者也有成长的一天,投资群体也在不断走向成熟。频繁更名的上市公司也会失去品牌价值,被市场拒绝。